作为父母,我们不可避免有时会陷入焦虑之中,想知道孩子的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例如,有些话说再多次,孩子本身体会不到,还会嫌父母烦,这时父母容易干着急,一着急就容易对孩子态度暴躁,经常对他发脾气,从而影响亲子关系。
近日,火花思维「家长来信」持续更新,本期探讨的是关于“父母如何更好地读懂孩子”。海鸥老师特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回复,首先需要从两个角度来分析看待:
第一,作为家长,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这样那样的表现可能有的焦虑、紧张等心情。我们大人能够了解自己的心情、感受是特别重要的事情。海鸥老师说到,没有哪种情绪是多余的,情绪是真实发生的。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对错之别。每种情绪就好像是不同颜色的提示灯,它们告诉我们有事情发生。我们大人面对自己的情绪,要花点时间发现它背后有哪些我们忽略的需要,有哪些事情值得我们关注,有哪些想法需要调整。
是什么让我们焦虑呢?是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担心孩子和同学、兄弟姐妹起冲突?还是着急孩子什么时候有好习惯?着急孩子学习的自觉性?着急孩子在学校不专心、不努力?
作为家长,我们要及时花时间面对我们自己的情绪,是调整好情绪的开始。这也让我们更加轻松、有力量的面对孩子的成长。我个人的经验是,当我们更好地花时间关注自己的情绪、照顾自己的情绪,我们也会更加灵活、更加耐心地看待周围人的表现。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练习把我们的情绪和别人的言行分开来。比如:孩子粗心马虎让我生气,我需要将我生气和孩子粗心马虎分开看。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为自己的情绪负责。这样也让我们更加客观地面对孩子的表现。
我们如何面对我们的情绪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面对情绪的态度,我们积极地处理情绪能够让孩子了解“有情绪是很正常、自然的事情”,不会害怕情绪或者觉得有情绪是错的、是不好的。
理解并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孩子本身发生的改变。
随着孩子进入小学,他们和社会接触增多,活动越来越多,认识的同学、朋友也越来越多,好像没有小时候那么多时间围绕着父母、家人,孩子和父母一起相处的时间大大减少。而由于孩子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发展,孩子也更加有自己的主意,更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孩子也比幼儿园时更加独立。
但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小学生,孩子的身心健康仍然依赖于家庭互动的质量。这些变化也意味着家长们要应对孩子新的成长阶段可能有的一些挑战。
例如:“该给孩子多少零用钱;要不要让孩子学习记账;最近他接触比较多的朋友对他有没有不好的影响;老师说他在班里不合群,在家他挺活跃呀;这学期成绩下滑,会不会是三年级现象……最近复工,我回公司上班怎么监督她上网课;随着孩子进入高年级,当他们不在家的时候,老母亲要怎样掌握他的行踪。”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新疑问,通常只要父母开诚布公地与孩子进行交流,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和孩子一起做决策,孩子往往就能在一些需要听话的情况下听父母的话。
同时,值得家长注意的是,孩子作为小学生,一般会把自己的好成绩归结为“能力强”,而把没考好看成是“努力不够”。但是如果孩子经常听到周围的人对他能力的消极评价,孩子慢慢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这时孩子会把他们的好成绩归于外因,如运气好,把失败归于能力差。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肯定孩子学习方面做到的、做得好的具体方面,避免对于孩子的学习总是批评、消极评价。
此外,我们都希望孩子有自觉性,为此我们要适当的给孩子自主权。尤其当孩子表示他能自己管理日常活动、承担责任的时候,我们要逐渐把控制权交给孩子。
但是,孩子有自主权并不是说咱们大人就撒手不管了。我们要和孩子商量好监督的具体措施,父母允许孩子在具体事情上做决定,同时实施总体监控。比如:家长和孩子约定,孩子必须及时把自己在什么地方、做什么、遇到什么问题告诉父母,父母可在必要时进行干预。
虽然孩子常常表示需要更独立些,需要更多自己的空间,但是父母依然是孩子生活中最有影响力的人。在生活和学习方面,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父母依然是他们的老师,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来说父母是他们的教练。
我相信每位家长都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那一位,如果您特别想知道孩子就某些事情的想法,除了观察孩子的举动,也可以花时间和孩子聊聊。闲聊不仅能够增加亲子关系中的亲密,家长也能够在孩子说的内容中发现孩子关注的方面、感兴趣的地方,孩子的感受和孩子的想法。每天几分钟,也可以在陪孩子散步、接孩子放学的时候聊聊,当然,也要允许他保留秘密,暂时不想倾诉。
用温和的沟通搭建亲子间的桥梁,我相信类似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来自新商纪,发布者:新商纪管理员,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times.net/6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