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科技综述】从2015年4月成立以来,拼多多始终在电商高速路上狂奔。
不过,2021年Q4财报传递的信息显示,近八年极速行驶的拼多多正在放慢脚步。
两个鲜明的特征可以佐证拼多多正在降速:一是营收。财报显示,2021年Q4营收272.31亿元,同比仅增长3%,季度同比增速创上市以来新低,而拼多多一年前的增速还保持在146%的高水平。
二是活跃用户空间变窄。2021年四季度MAU为7.33亿,同比增长2%;全年活跃买家为8.68亿,同比增长10%。而全国的网民数量为10.3亿,这意味着新增用户大概率将进一步减少,拼多多增量用户有见顶危机。
复盘拼多多商业经济周期逻辑,不难发现其开始放慢脚步。如果站在大环境下看,一方面是整个电商都面临着增长开花板,活跃用户基本到顶;另一方面,电商必须要通过自我造血和输血,找到未来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才是根本。拼多多选择了后者。
第一,同行电商下乡,拼多多科技下沉。
拼多多的变化始于两年前。
2020年7月,拼多多发起了首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并打响第一届草莓“人机大战”,四支AI队伍利用数字设备、AI远程种植草莓,与有丰富经验的四支传统农人队,在草莓产量、品质、产出比等指标上展开比拼。而在2021年的第二届大赛上,又开始了用AI种番茄。
随后更是进一步将农研拔到了战略高度,宣布专门设立100亿元农业科技专项,通过“百亿农研”致力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科技普惠。
这意味着什么?
当电商下乡成为主流,帮助农户解决了产供销冗长的环节时,拼多多却在源头上以科技助农的方式,让农业科技下沉。
众所周知,农业和农产品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但在中国却一直存在“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技术含量不高”等痛点。近几年中国各行各业都经历了数字化升级改造,但农业领域的数字化进程并不顺利。
拼多多这一次,等于是主动将科技优势下沉,对农业领域实施全方位改造升级,帮助农业建立起数字化体系。既通过科技赋能农业研发与生产,帮助中国农产品建立起国际标准,也巩固了乡村扶贫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另一方面,农村市场一直被认为是亟待开发的沃土,在“共同富裕”的感召下,互联网企业纷纷将农民作为帮扶对象,围绕农村市场的助农战略已成为电商平台的主旋律。在这些平台中,鲜有企业真正将帮扶农业落到实处,更难找到一家互联网企业能像拼多多一直重仓农业,未曾改变初心。从“一对一帮扶”再到“蹲田间地头做农研”,可以说“脚上沾泥”走上艰苦奋斗道路,已成为这一家企业的持久战略。
第二,一手抓国货,一手抓农研,一老一新协同发展。
拼多多科技下沉农业,突破性向外界证明科技不仅仅是存在于电子领域,在农业方向也大有可为,科技赋能农业是一个大方向。
而且,拼多多赋能农业还有一个优势——“研销结合”。比如,在去年第三届“农货节”中,拼多多线上展销平台先后覆盖400多个优质农产区,首批上线的精选农(副)产品即突破1000款。据悉,自农产品线上展销平台上线以来,优质涉农商家已突破1万家,并累计上线超过2万款农产品。
拼多多一边提速农业科研,一边将研发成果与农产品市场化,等于是一线两用,既是一个赋能平台,又是一个交易平台,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免除了上游生产的后顾之忧,也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农产品。
从另一个角度看,在这种长期战略规划下,农产品也更容易形成科研成果市场化,带动整个农产品产业链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显而易见,拼多多的改变卓有成效。通过网络平台助力乡村振兴,改变了农民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点燃了本地青年的创业热情。大量年轻人才回流,通过直播带货找到了新的价值,提升农村“年轻指数”,这正是拼多多作为头部电商平台的意义所在。
除了农业科技的投入变重外,拼多多又通过国潮产品将自身品牌拔高一度。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拼多多平台国货品牌的入驻数量同比增长超过270%。拼多多已经成为老字号品牌、新国潮品牌强势增长的新高地,平台先后涌现出50多个过亿的老字号品牌、30多个过亿的新国潮品牌。今年,拼多多将会投入百亿量级的“扶持资源包”,培育10个百亿新国潮品牌,100个十亿新国潮品牌。
这也意味着,新国货品牌在不断满足平台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同时,也使得拼多多作为平台载体的品牌形象充分释放,实现了其品牌化的再一次跃升。
从电商新的发展周期看,未来比拼的绝不是速度、流量,而是对技术研发的投入。“百亿农研”是拼多多把科技下沉、真正落到田间地头的具体体现,未来的农业附加值将会更高。
用户见顶并不可怕。在科技农研这条新赛道上,拼多多是目前国内电商行业中投入最多的,这相当于掌握了主动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新商纪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times.net/5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