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分合合,潮起潮落,人工智能江湖,这五年多的曲折故事,如果用五个词汇来简单做一下总结,在东方林语来看,可以分别形容为:
踌躇满志
身经百战
饱经世故
一言难尽
面对现实
一、8家已经浮出水面的AI独角兽企业,收成如何?
在烧了数百亿的资金,已经到了不上市就要赌命的关键节点,2021年的AI江湖终于即将迎来高光时刻。
根据目前披露的公开信息,8家AI独角兽明星企业已经浮出水面,聚焦在公众的镁光灯下。
这8家企业,按照人工智能的细分领域分别来看,大致可以总结如下:
计算机视觉类5家:商汤,旷视,云从,依图,格灵深瞳
视觉+AI芯片类1家:云天励飞
决策智能类1家:第四范式
AI芯片类1家:寒武纪
东方林语梳理了这8家明星独角兽企业从2018年到2021年的营收数据,可以参考如下表格。
有的AI企业愿意啃最硬的骨头。
有的AI企业愿意扛起最重的担子。
也有的AI企业辗转腾挪,抢跑狂奔,想摧毁旧的秩序,重建AI格局。
但所有的一切,有个最重要的前提:活着。
只有先活下来,才有资格让梦想得到延续。
这些独角兽之所以上市之路波折重重,最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亏损,而且是巨额的亏损,无休止的亏损。
8家AI独角兽企业基本每年亏损一亿“小目标”,都是毛毛雨级别。而商汤、旷视、依图三个吞金大佬,一年亏损了10个“小目标”,也正常。
正所谓亏损路漫漫其修远兮,大佬上下而求索……
当然,除了营收,还要看员工的数量还有科研人员的数量。
显然,科研人员在所有AI企业中,都是投入最大的一项支出。
这8家高光AI企业独角兽中:
寒武纪已经上市。
依图已经梦断科创板。
剩余的6家企业,过五关斩六将,已经到了资本市场的城楼之下,即将发起最后的冲刺,估计2021年底,即可见分晓。
二、2022年,还有哪些AI企业,可以圆梦资本市场?
根据2020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列出了21家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
显然,还有10多家AI企业,也到了排队IPO的关键节点。
根据艾瑞咨询的报告,2020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为1500亿元左右,2021年,预计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过2000亿元。
从智能分析任务的部署方式来看,主要包含了云端计算、边缘计算、智能设备端侧三大主要方式。
从项目实施方式来看,主要包括了一站式定制开发、打包封装API/SDK接口、调用公有云API/SDK接口三种方式。
显然,如果参考艾瑞咨询的一个调查研究,高达87.8%的人工智能实施,都还是“重交付”型。
雷锋网曾经写过系列的剖析文章,其中一篇《AI 商业模式的脱靶、崩塌、救赎》,道尽了AI行业的无奈与探索、救赎之路,感兴趣的可以去搜索阅读一下。
如今回过头来看:
所谓的AI标准化、通用化、全球化,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
所谓的在国外风行的可以高估值的SAAS模式,在国内依旧面临重重挑战。
诸多AI企业,在各种压力之下,放下了高大上的身段,摇身一变,不小心就成了重解决方案型的AI外包型公司,开始与一众IT外包企业抢饭吃。
从应用场景来看,主要包含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五大类。
从硬件领域来看,还有更加烧钱、技术壁垒也更高的AI芯片。
这六大领域,和各种硬件组合,就像搭积木一般,覆盖了绝大多数AI落地的场景。
这里,东方林语给大家先简单分析一下:
首先,在最核心的硬件AI芯片领域,曾经有业内著名的造芯四小龙“天寒地鉴”——云天励飞、寒武纪、地平线、深鉴科技 。
寒武纪已经在科创板上市。
云天励飞已经在科创板过会。
地平线已经融资到了C++++++(数好了吗?)轮。
深鉴科技已经被美国FPGA龙头老大赛灵思收购。
语音识别领域,科大讯飞已经上市多年。
这样来分析,围绕人工智能的各大细分场景,除了自然语言处理和知识图谱领域还没有“大佬”即将IPO之外,其他各个领域都有代表性厂商已经或即将登陆资本场了。
三、再来说说AI领域的最大一块蛋糕
如果从市场空间来分析,根据艾瑞咨询的一份统计数据,最大的一块蛋糕就是计算机视觉领域,2020市场价空间达到了862.1亿元,预计2021年会超过1000亿元。
而围绕计算机视觉这个大蛋糕,无论是AI企业,还是传统安防企业,可谓是春秋战国争霸,一番大乱斗之后,从整体数据来分析,还是传统安防企业,借助渠道市场等优势,获取了最大的市场份额。
这里面的龙头老大海康威视,2020年总收入在634亿左右,当然,这个营收除了AI,还包含了摄像头及诸多集成解决方案。而2021年上半年营收也达到了339亿,增长率接近40%。
传统安防企业与AI四小龙等,曾经有一段相爱相杀的历史,这里就不多说了,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了解一下。
四、AI企业的未来在哪里?
安防业务的巨大市场空间,根据公开的信息显示,2021年上半年就有超过60家上市企业涉足安防业务。
显然,围绕计算机视觉+安防+边缘计算,将是一个巨大的,持续增长的海量市场。
尤其是边缘计算,因为面临大量的长尾场景,而这些场景,就像大数据视觉领域的“毛细血管”,尽管很重要,但太琐碎,不够标准化,所以这些AI巨头,安防巨头们还未充分涉足。
未来5-10年,谁能把这些长尾场景的问题和落地价值解决了,既可以成为这些安防巨头、AI独角兽的“合作伙伴”,弥补他们在边缘侧的不足。另一方面,在数据安全合规趋严的大背景下,说不定会产生新的独角兽企业。
德鲁克说过:动荡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仍然用过去的逻辑做事。
那么AI企业的未来在哪里?在东方林语看来,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首先,需要有足够丰富、足够大的场景。
所以,安防、自动驾驶、芯片等,都是非标市场中的相对标准市场。
其次,技术上需要全面,太软太硬都不行。
AI软件自主可控、软硬件一体化高度融合,软件定义、人机协同一旦成型,一招鲜也可以获得用户认可,也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2021年横空出世的「猿人行走」品牌,就独辟蹊径,根据「三度空间战略」主打边缘计算,瞄准“小数据”+“小场景”推出了边缘智能分析盒,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将边缘计算赋能人工智能,打通物联网应用之路的最后一公里。
根据中国信通院 2020 年 5 月调研数据显示,中国企业中仅有不足 5% 使用了边缘计算,但计划使用的比例高达 44.2%。
预计2020 年到 2030 年将会是边缘云计算从兴起到繁荣的关键十年。
当万物皆可触景深析的时候,才能为客户创造极致效能,这才是AI的真正价值体现。
欢迎关注“东方林语”,一起了解更多AI小知识。
附参考数据:部分涉足安防业务企业2021年上半年业绩
来自新商纪,发布者:新商纪管理员,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times.net/4280.html